A股、港股大反攻,顶流业绩强势回血,后续市场将如何演绎?
受益于反弹行情,不少重仓港股和A股消费板块的基金近期迎来大幅“回血”华泰美股。
上周,2022年公募基金业绩排名大战收官华泰美股。随后,#明星基金经理全员折戟##走下神坛#等相关话题霸屏社交平台,热议不断。这波热度还未降温,张坤、刘彦春、谢治宇等顶流又因强势“回血”的业绩表现再次引发市场关注。
消费复苏华泰美股,顶流强势“回血”
数据显示,自去年11月1日以来,截至2023年1月5日,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净值增长率高达42.73%华泰美股。同时,他所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的回报率也达到了37.35%,位居全市场所有食品饮料主题基金收益榜榜首。
2个多月反弹超40%的业绩回升背后,是因其重仓了白酒股华泰美股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,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的持仓以白酒为主,其中泸州老窖、贵州茅台、五粮液和洋河股份是其前四大重仓股。
2022年11月以来,A股开始了一波大反弹行情华泰美股。Wind数据显示,11月初至2023年1月5日收盘,上证50、沪深300指数的反弹幅度分别达到17.61%、13.11%。在这波反弹浪潮中,以食品饮料、白酒为首的消费基金表现尤其出色。其中,白酒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涨幅达到36%。
通联数据显示,在上述时间段内,全市场355只“食品饮料”主题基金(A、C份额分开计算),有347只取得正向收益,仅8只食品饮料基金录得负收益华泰美股。
事实上,除了张坤外,重仓消费的明星基金普遍回血华泰美股。比如,刘彦春旗下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定开混合、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精选股票同期回报率分别达到了30.44%、28.79%。据了解,两只基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重仓股均以白酒板块为主。
此外,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去年11月以来净值增长率达27.12%华泰美股。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精选两年持有A自去年11月以来净值增幅超过30%,为30.01%。他管理的汇添富消费升级区间净值增幅也达到29.69%。此外,他管理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A、汇添富消费行业、汇添富价值领先等区间收益率也超过20%。
博时研究慧选混合基金经理冀楠表示,消费类资产是典型的“长坡厚雪”投资品种华泰美股。过去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.65万元增加到如今的3.5万元左右,居民始终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动力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回归常态,作为长久期的资产,消费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非常突出。
展开全文
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余欢表示,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大,但消费的“长坡厚雪”性质不变:一是支撑行业长期成长的消费升级主题不变,逻辑在于人们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发生变化;二是困境反转逻辑会使得行业重回成长华泰美股。明年部分因素预计出现边际好转,再叠加需求侧修复,公司的经营状况或出现反转,盈利及估值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。
港股回暖华泰美股,沪港深基金反弹超40%
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大幅回血,也受益于年底这一波港股大涨行情华泰美股。该基金在三季度末时重仓港股,前十大重仓股中有腾讯控股、京东集团、阿里巴巴、香港交易所等。
自去年11月以来,消费板块反弹的同时,港股亦“不甘落后”,开始了绝地大反攻华泰美股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月5日收盘,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43.34%、57.55%。
在这一背景下,多只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率也迎来大幅反弹华泰美股。有不少基金反弹超40%,多为沪港深基金。由此有业内人士认为,“含港率”成为近期基金业绩涨幅的胜负手。
具体来看,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基金的表现最为亮眼华泰美股。截至1月5日,自去年11月以来净值涨幅高达到55.39%。2022年三季报显示,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港股投资比例是86.45%,重仓了中信建投证券、中金公司、广汽集团、中信证券、绿城中国、阿里健康等。
紧随其后的是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基金、中邮沪港深精选,去年11月以来涨幅分别达到54.97%、51.04%华泰美股。资料显示,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基金在去年三季度末的港股持仓比例达到94.34%。前十大重仓股有美团-W、华润啤酒、BRILLIANCE CHI、香港交易所、药明生物、海尔智家、快手-W等。中邮沪港深精选在2022年9月末,该基金股票仓位达到超90%。
值得一提的是,招商基金“老将”朱红裕旗下的招商核心竞争力,截至1月5日,自去年11月以来涨幅也达到40.54%,其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为27.2%,前十大重仓股有宇华教育、希望教育、金蝶国际等华泰美股。
博时基金的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,港股公司代表多数国内最顶尖的龙头公司,前两年掣肘的因素已逐渐退去,看好港股长期估值回归华泰美股。他认为,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,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。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,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均选择港股上市,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。
基金公司看好后市
机构普遍认为,2023年机会大于2022年,明年A股将重回上行周期,港股市场可能具备更大修复弹性华泰美股。
嘉实基金价值投资总监张金涛表示,2023年的市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会比2022年好,而如果从一年的维度来看,港股的表现会比A股更强一些华泰美股。他认为,港股在过去三、四年的时间里大幅落后A股,整体的估值更便宜,一旦经济有所好转,盈利开始起来,估值提升,港股的涨幅会更具有吸引力,向上的弹性也更大一些。
诺德基金经理谢屹表示,在经历了完整的海外货币紧缩叠加国内疫情扰动后,A股将回归自身经济周期驱动的模式华泰美股。节奏上,A股有望在2023年领先海外市场回升;力度上,本轮上升期可能会超越前两轮周期。所以,我们对后市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展望,目前也是继续加大布局中国权益类资产的良好时机。
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,消费板块可能是2023年A股投资的重要胜负手,需要紧密跟踪华泰美股。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、积压需求和超额储蓄释放,消费有望对经济形成明显支撑。
中庚基金副总经理、首席投资官丘栋荣认为,随着中国经济复苏、海外资金流出边际改善、南向资金定价权加大,港股市场蕴藏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华泰美股。
自下而上看,代表中国传统经济基石的龙头企业、央企,以及代表新兴力量的公司如科技、医药等创新型公司,这类公司在香港市场估值定价便宜、基本面风险低、甚至不乏盈利弹性和成长性华泰美股。总体来看,可选择的投资标的非常多,通过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有机会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。
中信建投预测,A股市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经济走向修复;2023年上市公司盈利小幅增长,指数整体大概率是小牛市华泰美股。中泰证券预测,二季度后,市场或将开展一波盈利与估值双升的指数牛市。同时,本轮牛市最重要的驱动在于产业周期之下各行业集中度、利润分配重构以及国企改革加速下央企估值提升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