挚研宏微 | 狂飙突进的爱尔眼科:医院买买买,股价跌跌跌
2022年, A股各医药细分行业估值处于十年以来的低位;申万医药行业成交额占沪深总成交额的比重已经从2021年的16%下跌至8%;被誉为“医药女神”的明星基金经理葛兰也风光不再,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今年以来已下跌超31%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的股价在2021年7月登上上市以来最高点72元/股,市值超过3800亿元美股买跌。此后便一直“跌跌不休”,到今年12月,股价已蒸发近2/3。
展开全文
爱尔眼科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:Google财经▲
股价下跌之下,爱尔眼科加速扩张步履却未曾停下美股买跌。
11月29日,爱尔眼科发布公告,宣布将以总价9.1亿元收购西安爱尔、泉州爱尔等26家医院部分股权美股买跌。
值得指出的是,26家医院中,有14家位于地级市,5家位于县级市,2家位于市属行政区,3家位于县城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为何大手笔收购低线城市的医院?“眼科茅台”还有机会重返3000亿吗?翻开公司的财报,不难发现答案美股买跌。
01爱尔眼科的发家史
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是60后,生于军人家庭美股买跌。80年代,他从一家农业机械国企的发货员做起,辗转食品贸易、房地产等多个行业,但都不算成功。
1995年,受创业失败的打击,陈邦患上了突发性耳聋美股买跌。但在老家长沙看病期间,机敏的他又发现了新的商机——医院的眼科。
90年代,公立医院开始兴起“科室承包经营”模式,即由私人资本承包公立医院中不太赚钱的科室,并自负盈亏,也被称为“院中院”模式美股买跌。
当时,眼科的收入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2.5%-5%美股买跌。直到2020年,公立医院眼科门诊量也仅占总门诊量的2.1%。眼科在公立医院中的地位相对边缘,设备也较为老旧。
1997年,陈邦拿着东拼西凑来的3万块,以分期付款的形式,从德国进口了一台几十万元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仪,承包了长沙第三人民医院的眼科科室美股买跌。
到2000年,国家开始禁绝“院中院”模式时,陈邦已经依托公立医院的资源,攒下了第一桶金美股买跌。生意覆盖从近视检测、屈光手术到白内障手术的全链条。
顺带一提,中国患者深恶痛绝的“莆田系”医院,也是靠承包男科、皮肤科等边缘科室发家的美股买跌。
2001年,陈邦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私营医院沈阳爱尔;同年,收购公立医院长沙钢厂职工医院美股买跌。
凭借先发入局积累的口碑与技术,短短数年间,陈邦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家连锁眼科医院美股买跌。2009年,爱尔眼科在科创板上市,成为民营医院第一股。
事后回顾,爱尔眼科无疑赶上了最好的时代美股买跌。
20年间,中国人的闲暇娱乐从黑白屏小霸王变成了绚丽的OLED屏幕Switch游戏机;移动电话普及率从1995年的0.3部/百人增长了100倍,2019年已达30.3部/百人美股买跌。
工作和娱乐带来用眼强度的增加,创造了更多的近视人口美股买跌。
据卫健委数据,2000年,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分别为小学26.96%,初中53.43%,高中72.8%美股买跌。
而到2020年,这个数字已经上升至小学35.6%,初中71.1%,高中80.5% 美股买跌。
另一方面,老龄化的加速,也让老花眼和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美股买跌。根据港股创新药公司欧康维视的招股书,中国白内障患者数量是美国的7倍。
庞大的患者基数造就了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长坡美股买跌。据西南证券测算,预计到2024年,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63.1亿元。
2020年民营眼科竞争对手规模对比 来源:西南证券▲
作为最早的入局者,爱尔眼科占尽了先发优势带来的红利美股买跌。
2022年上半年,A股4家眼科上市公司爱尔眼科、何氏眼科、光正眼科、普瑞眼科一共实现了营收98.78亿元,实现净利润14.06亿元美股买跌。
其中,爱尔眼科的上半年营收达81.07亿元,同比增长10.34%,在四家公司中占比82%;净利润12.91亿元,同比增长15.73%,在四家公司中占比更是高达98%美股买跌。
无论从赚钱程度,还是医院数量、手术量来看,爱尔眼科在民营眼科医院中,都是绝对的龙头美股买跌。
02爱尔眼科的杠杆游戏
医疗服务行业素来有“金眼银牙”一说,既指代眼科和牙科昂贵的诊疗费用,也反映二级市场不同专科医疗服务标的的盈利能力美股买跌。
牙科相比眼科的差距,主要在于其连锁化、规模化程度受限,很难诞生全国性的巨头企业美股买跌。
如牙科第一股通策医疗,90%的业务都集中于浙江一省美股买跌。
这是因为,牙科高度依赖医生的技术水平美股买跌。而中国注册医师不到30万人,牙医供给有巨大的缺口,极大限制了牙科医院的扩张。
更何况,出色的牙医只需要几万元的设备投入和社区里的好口碑,就能自己开店,给民营医院打工的动力也有限美股买跌。
但眼科则不同,诊疗依赖主要依赖眼科检查设备、验光设备、激光治疗设备、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等,对医生医术要求不高,因此更容易实现连锁化经营美股买跌。
眼科医生也没办法像牙医脱离医院单干——且不论一台蔡司全飞秒设备需要上千万的投入,也没人敢去社区小诊所做近视矫正手术美股买跌。
这是爱尔眼科能够大规模扩张的前提美股买跌。
普瑞眼科招股说明书 数据整理:西南证券▲
2009年上市之初,爱尔眼科在全国仅有19家连锁医院美股买跌。
但到2021年底,公司旗下医院数量已达723家,其中中国内地610家、中国香港7家、美国1家、欧洲93家、东南亚12家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上市12年来,大约每6天就新开一家医院美股买跌。
一家眼科医院的投入大约在1000万-3000万之间,需要一年半左右的建设期,建成后还要两到三年才能盈利美股买跌。漫长的等待和资金投入无疑会严重拖累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。
但爱尔眼科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,同时又实现了连续13年盈利,并且净利润增速始终保持在30%以上美股买跌。
秘密来自其独特的并购基金模式美股买跌。
简单来说,就是借助杠杆,与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,用于收购或新建医院,由爱尔输出品牌、医疗质控和管理方法美股买跌。等这些医院进入盈利阶段,再由爱尔眼科通过定向增发或自有基金将其收入囊中。
在并购基金中,爱尔眼科及旗下子公司仅作为次级LP,出资比例通常不超过20%,由此避免了对爱尔眼科业绩的影响美股买跌。
同时,也能助力爱尔眼科快速扩张,为公司储备大量优质项目美股买跌。
如本轮收购的26家医院,经过几年培育,大都已经实现盈利,仅有两家处于小幅亏损状态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美股买跌,来源:华安证券▲
在上市早期,爱尔眼科主要通过自建医院实现扩张,从2009年到2014年,新增医院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%美股买跌。
但在并购基金成立后的2014年到2020年,新增医院数量年复合增长率猛增至41.1%美股买跌。
公司门诊量同步实现稳定增长,由2010年的103.6万人次提升至2021年的1019.6万人次,年复合增长率达23.1%美股买跌。
据爱尔眼科年报,2017年完成并表的9家医院,总体扣非净利润每年实现双位数增长,每年业绩实现超预期20%以上美股买跌。
并购基金模式让爱尔眼科在低成本、低风险的情况下不断带来确定性业绩增量,效果之显著可见一斑美股买跌。
03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
如果细看爱尔眼科不同城市门店的营收美股买跌,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
据公司年报,2020年,上海爱尔眼科收入2.1亿元;2021年,衡阳爱尔眼科收入1.9亿元美股买跌。
上海人口约2500万,而衡阳市人口还不到400万美股买跌。
一个是超一线城市,一个是四线城市,但两地爱尔分院的收入持平美股买跌。
原因主要有3点:
1)高线城市眼科医院竞争相当激烈美股买跌。上海爱尔的竞争对手,除了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等优质公立医院,还有新视界、普瑞眼科这类强势民营眼科机构;
2)低线城市的公立医院眼科医疗服务弱,治疗项目渗透率低,需求潜力大美股买跌。爱尔能凭借已经积累出的品牌效应吸引客源、站稳脚跟;
3)衡阳爱尔在临床、科研、培训等方面,受省会医院长沙爱尔的支持效应显著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也在年报中指出,三线以下城市将是未来公司扩张的重点所在美股买跌。
目前,爱尔眼科正尝试构建中心城市-省会城市-地级市-县级市四级连锁运营模式美股买跌。
其中最基层的县级医院深入社区、服务广大群众,治疗常见眼病,并向上转诊疑难患者;最上一级的中心城市医院负责展示医学研发实力、构建品牌效应美股买跌。
为低线城市的患者提供的是差异化、多元化、便捷性服务,会成为医疗服务行业下个十年的增长点美股买跌。
目前,爱尔眼科的门诊机构已经覆盖国内30/31的省会城市和2/3的地级市,但对县级市的覆盖率仅1/10美股买跌。
2013年,爱尔眼科仅有前十大门店能够盈利,但到2021年,非前十大门店对净利润的贡献已高达63.8%美股买跌。
爱尔眼科净利润构成 来源:西南证券▲
在爱尔的700多家门店中,83%的门店是在2017年及其之后并入上市公司体内,发展时间短、周期早,营收和净利润仍在爬坡期美股买跌。
能否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这些更新、更下沉的门店中,将决定爱尔眼科未来的业绩预期美股买跌。
去年1月份以来,与艾芬医生的纠纷把爱尔眼科拉入了舆情漩涡美股买跌。
在依托并购基金狂奔8年之后,爱尔眼科以杠杆换增长的模式也弊端凸显美股买跌。
据信用中国网站,爱尔眼科旗下有50多家医院存在违规广告、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美股买跌。
更有多家旗下医院因医保基金使用存在问题、骗取医保基金等违规行为受到处罚美股买跌。
快速扩张对爱尔眼科的医疗质控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,机构数量并不代表服务质量的等比产出,尤其是社会公益属性显著的医疗服务行业美股买跌。
今年5月底的股东大会上,陈邦宣布并购基金模式的使命已经完成,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,未来公司将更注重高质量发展美股买跌。
毕竟,给眼睛做手术,无论如何都不该也不能成为流水线美股买跌。
评论